十年原油走势_近10年原油价格走势
1.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2.美原油连是什么意思
3.pta的历史大底,究竟该不该抄
4.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价格战”,美国石油开商输得很惨。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
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宝座。
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在即,尽管没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伙伴们会像当初那样大规模的“放水”,而美国页岩油产生也表示不会减产,然而那段悲壮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美国石油行业高管们的脑海里。
覆盖原油行业37年的老将、咨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Michael Lynch告诉:1986年原油价格崩溃,美国原油行业始料未及,许多公司被迫关掉。谁也无法忘记那段岁月,它是美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OPEC贡献了世界约40%的原油产出,10月的日产量达到3100万桶,超过了3000万桶的目标。
油价自6月的高点已经下跌超过30%。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明日OPEC会议将召开,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达2.2%,收于每桶74.09美元,创四年新低。布伦特油价下跌1.7%,收于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说:必须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说“一定得是我们(出手)吗”?市场之争
实际上,1986年的大崩溃中,沙特并没有先发制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
汇编的数据显示,随着OPEC其他成员国的产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产量由1981年的超过900万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万桶。普利策奖获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这使得沙特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问题。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油价随即开始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市场瓜分”协议。此时,美国石油开商已经受到重创,主要油区失业率飙升。俄克拉荷马州失业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失业率约为7%。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数据显示,1986年,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能源开服务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联合创始人James Richie告诉彭博,“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原油开设备”。 专业拍卖油田设备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导了86起拍卖,比正常年份的两倍还多。1986年,油田开设备变得一文不值。称,这一段历史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美国页岩油开商们会指责沙特和OPEC为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并认为“原油价格战”旨在迫使它们出局。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表
调价时间
调整价格
调价后价格
每升价格
2012年9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50元和540元;
汽油10110元,柴油8775元
汽油 柴油
2012年8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90元和370元;
汽油9560元,柴油8235元
汽油 柴油
2012年7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420元和400元;
汽油9170元,柴油7865元
2012年6月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30元和510元;
汽油9590元,柴油8265元
2012年5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30元和310元;
汽油10120元,柴油8775元
2012年3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600元;
汽油10450元,柴油9085元
2012年2月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
汽油9850元,柴油8485元
2011年10月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汽油9550元,柴油8185元
2011年4月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
汽油9850元,柴油8485元
2011年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50元;
汽油9350元,柴油8085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
汽油9000元,柴油7735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汽油8690元,柴油7435元
2010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
汽油8460元,柴油7215元
2010年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汽油8690元,柴油7435元
2009年11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汽油8370元,柴油元7755
2009年9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汽油7890元,柴油7275元
2009年7月2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汽油7590元,柴油7225元
2009年6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
汽油7810元,柴油7445元
2009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汽油7210元,柴油6845元
2009年3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汽油6810元,柴油6445元
2009年1月14日
汽油每吨降低140元;柴油每吨降低160元
汽油6520元,柴油6265元
2008年12月19日
汽油每吨降低900元;柴油每吨降低1100元
汽油6660元,柴油6425元
2008年6月20日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
汽油7560元,柴油7365元
2007年10月31日
汽油每吨提高500元;柴油每吨提高500元
汽油6560元,柴油6365元
2007年1月14日
汽油出厂价格每吨下调220元
汽油6060元,柴油5865元
2006年5月24日
上调汽、柴每吨500元;
汽油6280元,柴油5865元
2006年3月26日
上调汽油每吨300元;上调柴油每吨200元
汽油5780元,柴油5365元
2005年7月23日
上调汽油每吨300元;上调柴油每吨250元
汽油5480元,柴油5165元
2005年6月25日
上调汽油每吨200元;上调柴油每吨150元
汽油5180元,柴油5915元
2005年5月23日
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汽油4980元,柴油5765元
2005年5月10日
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汽油5130元,柴油5765元
2005年3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汽油4980元,柴油5765元
美原油连是什么意思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
(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
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
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
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0 万桶/天。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
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
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
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虽然各地方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
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根据有关部门的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
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
pta的历史大底,究竟该不该抄
美原油连是进入交割(到期)月的原油合约的走势连起来显示。美原油1~美原油12是每个月份的原油合约。原油创新高是按主力合约为准的,目前是说4月原油合约。
美国原油期货是全天24小时交易的,分为美盘和亚洲电子盘!美盘结束后亚洲电子盘继续交易。美国法定节日休市
纽约商品(NYMEX)交易时间:人工喊价 23:30 -- 03:30。电子报盘 04:15 -- 22:30 (周二 -- 周五),08:00 --- 22:30 (周一)。
扩展资料美原油连是基于美国市场的期货定价基准油,而布伦特原油则是基于欧洲市场的现货市场基准油,两者区别甚大但又有相通之处。
美原油作为原油消费大国,加上纽约期货在全球的影响力,美国以WTI为基准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了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成交的龙头。所说的国际油价基本说的是美国的原油期货。
从品质和价格上来说,布伦特原油和美原油连非常接近。从近10年的原油价格统计上来看,两者几乎涨跌同步,布伦特原油一般比美原油连低5%左右。
当前原油价格在46美金左右,处于较低价时期,一些“原油技术分析服务机构”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在70美金/桶左右的价格是最合适的。
百度百科-美原油
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编者按
新年伊始,PTA期货持仓便频创新高,引发市场关注。在成本坍塌、价格触及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多空双方僵持不下。在空头格局下,PTA多头“抄底”的底气究竟会有多足?当前产业链基本面能否支撑多头的信心?带着市场的疑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随郑商所组织的调研团来到PTA主要产销区浙江地区,对嘉兴石化、桐昆集团、新凤鸣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探寻PTA高持仓背后的故事。
A高持仓与熊市相伴
PTA市场的“热浪”可谓一股接一股。去年PTA产业链那场由“限产保价”掀起的大博弈渐渐退潮后,2015年新年伊始,PTA期货的高持仓再次吸引了市场人士的眼球。
1月14日盘后PTA期货所有合约的总持仓量创出179.1万手的历史最高水平,较去年年末的107.8万手大幅增加66%。
14日,PTA主力合约1505价格盘中创4480元/吨的历史新低,盘后持仓量则创下149.5万手的新高,折合现货374万吨,约为国内全部PTA企业1.5个月的产量,可供国内全部聚酯企业按80%的开工率运转1个多月。
PTA期货持仓量本轮大幅增加始于今年元旦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日PTA期货持仓增加8万余手,随后两个交易日更是逐级增仓14.3万手和24.3万手。
如此巨大的持仓量和单日增仓量,立即吸引了诸多市场投资者的目光。
回顾PTA期货的历史行情,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其短时间大幅增仓的现象并非头一次出现,在2014年也曾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是从当年1月29日开始,PTA期货总持仓量从50.9万手大幅增至2月27日的103.8万手,翻了一倍。第二次是从当年9月30日开始,总持仓量从67.3万手增至10月14日的111.3万手,增仓的力度和经历的时间和此次都较为类似。
PTA期货这几次大幅增仓的共同点,是增仓期间均伴随着期货价格的大幅下挫。
昨日盘后,PTA期货的持仓量仍在近160万手的高位徘徊。多头主力席位前5名持仓占前20名的47.4%,集中度较高;空头主力席位前5名持仓占前20名的41.9%,与多头相比稍显分散。目前多空双方僵持不下,市场方向摇摆不定。
B多空双方各持己见
对于近期PTA期货持仓量的飙升,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是在情理之中。如此高的持仓说明多空主力的分歧较大。期现货价格连续下探并逐渐接近历史低点被普遍认为是持仓量近期大幅放大的“导火索”。
据了解,今年元旦过后,PTA期货跟随原油价格大幅下行,市场资金的“抄底”热情逐渐被点燃。
“目前PTA价格已经在5000元/吨以下,这从2000年至今的15年内只出现过4次。”PTA现货市场资深人士安建华对记者说,第一次出现在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之间,第二次是在2003年5月“非典”爆发时,第三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目前是第四次。PTA价格每次到达历史低位,逗留的时间都不长。
他坦言,历史低价位给多头提供了很大的安全边际。此外,2014年PTA产业联盟经过连续几次减产,已使PTA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也会对价格形成支撑。
而从PTA期、现货市场的季节性规律看,元旦后企业流动资金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加上春节前下游企业备货等因素,经常会引发PTA价格的季节性上涨。
“根据历史规律,每年的1月是一年中PTA上涨概率最高的月份,近20年来PTA在1月上涨的比率高达68%。”安建华称,随着期价到达2008年的前低水平,产业链“抄底”资金介入的声音不绝于耳。
如今,多头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抄底”,那么空头的砝码又是什么呢?
作为PTA上游产品的原油,已经从半年前的100—110美元/桶跌至目前的约45美元/桶,价格下跌过半,PX价格也从半年前的1200美元/吨跌至当前的800美元/吨附近,跌幅达33%。成本的塌陷无疑成了空头的寄托。
据业内人士测算,相比原油的跌幅,理论上PX还有较大的补跌空间。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原油价格一度跌至30—50美元/桶区间,当时PX价格基本维持在550—700美元/吨区间。对应当前的原油价格,PX合理估价应在650美元/吨左右。按720元/吨的加工费计算,PTA对应的成本为3900元/吨。
“按此估值,当前PTA期、现货价格都还有较大的下跌空间,而且PTA主力合约1505较现货价格升水200元/吨以上,期现套利空间较大,因此空头资金仍在集中打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在多空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当前市场猜测的焦点集中在成本端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抄底”情绪究竟有多浓上。
那么,当前产业链基本面究竟能否维持多头的“抄底”情绪呢?基于这一疑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来到PTA主要产销区——浙江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C话语权逐步向下游转移
PTA产业链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次实地调研中,记者更是感受到PTA产业“黄金时代”的远去。没有了高额的利润,取而代之的是全行业亏损,企业降负荷、停产、检修成为常态。而在产业链中曾处于劣势的下游聚酯企业如今却挺直了“腰板”,在话语权争夺战中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牛气”。
这样的转变其实是产业利润由上游逐渐向下游转移的结果,究其根源,在于成本端的变化。
“目前PTA市场已由供需主导转变为成本端主导。”在PTA现货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贸易商融程(化名)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由当前的基本面决定的。油价的持续下跌,使得化工品的成本重心下了一个台阶,而上下游的供需状况导致了各环节利润的差异。
据了解,在PX—PTA—聚酯产业链中,由于PX企业近两年快速增加产能,失去了原有的最为强势的地位。当PTA、PX生产持续亏损时,国内PTA企业以及亚洲PX企业减产动力增强。
2014年,国内PTA企业进行过两次大的联合限产保价行动,一次在夏季,从5月持续到8月初,最终以限产破裂告终,但此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使PX企业让利的目的,PTA企业亏损有所减少。另一次是在年底,当PTA企业再次启动限产保价时,不料遭遇国际原油大跌。这次限产保价未能阻止PTA价格的深跌,但由于挤压了上游PX原料利润,PTA企业生产利润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中旬,PX与石脑油价差跌至320美元/吨一线,PX出厂价被压缩至成本附近,而PTA生产利润则难得地回升至200元/吨。
融程表示,受连续三年大幅扩产影响,国内PTA生产利润大幅降低,动态利润多数时期为负,或徘徊在成本线附近,而聚酯环节产品库存持续处在低位,产品价格相对PTA和MEG较为抗跌,生产持续处于盈利状态。
调研中,记者也明显感受到,相对于经营压力较大的PTA厂家,聚酯企业的日子要好过一些,其中又以织机织造环节利润较好。正如这些企业的人士所说,货不愁卖,2014年是“笑着度过”的。
集聚酯、涤纶纺丝、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新凤鸣集团,2014年销售量为180万吨(外销占比7%—8%),销售收入150亿元(不含增值税),实现利税6亿—7亿元,利润率为3%—4%。
据该集团下属的浙江新凤鸣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边光清介绍,受涤丝降价以及布匹维持刚性需求的影响,去年10—12月织造利润不错,前期累积的库存也逐渐消化。“涤丝价格低迷淘汰了很多切片纺工厂,去年11月我们取得了两年来最好的月度利润。”在他看来,经过几年的去库存后,聚酯长丝受到很强的支撑,2015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好于2014年。
在绍兴古纤道化纤公司,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工业丝方面利润较好。工业丝的生产是先有订单,再有产品,而购PTA是现购现生产,因此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早前签订的工业丝订单会产生一定的红利。“原材料下跌速度较快,而下游产品下跌速度相对较慢,市场需求也保持旺盛,使其获得较好的市场竞争力。”该公司销售人员称。
从企业生态环境来看,目前下游的聚酯环节要比上游PTA环节健康许多。“往年年底很难拿到大批量的订单,聚酯企业1月的开工率环比会下降很多。但是本月没有听说哪家聚酯企业降低开工率的,都在正常生产。”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处在“最好的时期”,资金顺畅,企业没有什么压力。
随着聚酯生产利润率的增加,聚酯企业对PTA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在逐渐提升。目前,国内PTA总产能4348万吨/年,聚酯产能4418万吨/年,两者产能相当接近,但聚酯工厂哪怕全负荷开工,每年也仅能消耗3800万吨PTA产能,PTA企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对PTA企业来说,2015年销售谈判过程艰难,聚酯企业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另据嘉兴石化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2015年PTA销售合约尚未签订,现货销售面临较大压力,不过由于亚洲PX产能相对于PTA也开始过剩,对下游失去定价权的PTA企业,在原料购方面话语权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PX进口量之所以达到创纪录的117.8万吨,一方面是由于PTA企业有一定的低位囤原料需求,另一方面,PTA企业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ACP谈判筹码。”永安期货分析师王园园表示,2014年ACP谈判只谈成两次,PTA企业已初步获得了原料购的定价权,PX开工率的调节开始更多地盯住PTA行业。
王园园说,目前,在PX—PTA—聚酯产业链中,作为产能扩张最早的聚酯企业,随着原料端PX与PTA配套产能的跟进以及聚酯成品库存的降低,2014年逐渐走出不景气周期。与此同时,2015年国内聚酯行业8%的产能增速低于亚洲PX与国内PTA高达15%的增速,预计PTA产业链话语权将会继续“下移”。
D“抄底”心动多于行动?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前,下游聚酯企业一般都会补充原料库存。近期,PTA期货市场多头也是“押宝”现货市场的“抄底”情绪。那么当前聚酯企业补库存究竟进行得如何呢?
“在PTA原料跌至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聚酯企业‘抄底’心态确实比较明显。”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说,在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浙江地区聚酯企业均加紧了PTA原料的储备,而且在积极地减少产成品库存。以往聚酯企业的PTA原料库存多维持在5—6天用量水平,目前主流企业的原料库存多在7—10天水平。另外,近期聚酯涤丝的产销率普遍保持在100%以上水平,好的时候一天产销率能达到600%,下游企业也有理由加大原料储备力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PTA本轮下跌过程中,虽然下游聚酯企业开始“抄底”,但又不敢重仓,主要还是担心油价继续下跌。
“目前聚酯企业的目光集中在油价上,从实际了解的情况看,有一部分聚酯企业已经买入PTA期货,一方面是由于觉得目前的价格过低,另一方面是按照下游产品的价格推算,已能够产生利润,便做了买入套保。”期货分析师范劲松称。
目前浙江地区聚酯企业仍是按需购原料,在市场不缺原料的时候,它们也不大愿意大量囤积,但在期货盘面上建立了一定的虚拟库存,这也导致了期货的升水结构。
E天平仍旧摇摆不定
在这场多空博弈的背后,天平究竟倾向哪方?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似乎还没有标准答案。
调研期间,前期引发PTA大幅下跌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微妙的改变,PTA产业链企业较高的库存大幅减少,加上市场“抄底”资金的介入,导致近期PTA期货价格反弹。
不过,近日原油的继续下挫又一次影响到PTA市场的情绪。本周一,PTA期货价格较上周的高点下跌了近180元/吨。
或许,原油价格的走势,将是引导PTA行情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PTA期货多空双方的胜负。
虽然从目前来看,成本端的变化仍是未知数,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原油跌势较前期趋缓的情况下,PTA期、现货市场在春节前总体易涨难跌。
6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的“第11轮”调整,您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因为从目前国际原油变化率的观察来看,6月14日国内成品油大概率会上涨,而且涨幅应该不小。在本轮成品油调整周期内,截至6月9日的第8个观察日,国际原油变化率大约是6.8%,对应的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大约是320元左右每吨,相当于每升汽油要上涨0.24元以上。
在5月30日成品油调整之后,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92号汽油已经达到9元以上,即便便宜的地方也基本上达到8.8元以上。这意味着,如果6月14日国内成品油继续上涨0.2元以上,那国内92号将全面进入9元时代。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已经变得麻木了。进入2022年以来,实际上我国成品油已经上调11次,其中第1次是在2021年12月31日24点调整,但真正调整时间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
在这11次油价调整当中,上调的次数是10次,下调的次数是一次,如果6月14日继续上调,这意味着进入2022年以来,油价将会出现11次上调一次下跌的格局。经历这次上调之后,和2021年年末相比,国内成品油累计涨幅有可能达到3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升汽油上涨了2.25元左右,这个涨幅还是非常明显的,相当于加满50升的汽油要多出100多块钱。
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也无能为力,毕竟目前我国的成品油调整是跟国际原油挂钩的,当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也会比较大。而进入2022年以来,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国际原油一路不断上涨,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国际原油还只有75美元左右,而目前已经飙到123美元左右,涨幅超过60%,这也是直接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重要原因。
在成品油大幅上调的背景下,大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么继续坚持使用高油价,要么选择其他出路。比如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之下,对那些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开车上班了,可以通过搭公交或者地铁的方式去上班,这样既环保又可以省下油钱,一举两得。另外对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面对高油价,很多人都被吓退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城市,很多人都更倾向于买新能源汽车。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时间,在油价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越来越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而且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势来看,尽管4月份整体销量比较低迷,但不排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以上,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以上。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只适合在城市里面短期通行,如果有长途出行需求,买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毕竟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比较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低于600万公里,更关键是,目前很多小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如果轻易购买新能源汽车,万一在半路没电了,那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属于高位,是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我相信未来随着冲突的缓和,再加上全球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回落,到时说不定原油价格会有所下跌。
油价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油价为什么一直涨价?
对于众多的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苦恼的,毕竟当油价便宜的时候大家自然也就有了更加松动的生活资金可以调配到其他地方使用,而当油价上涨的时候就让不少燃油车车主有了怨言,看着油价正在不断的上涨,也让我们的家庭开支方面需要进行重新分配,在加油方面需要花费的资金也就更多,生活开支也只能够是节省下来了。
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的确是和自己的生活成本挂钩,至此油价也成为了不少家庭关注点之一,而油价即将迎来年内第11轮的价格调整,那么油价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性的上涨呢?
油价的持续性上涨和疫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疫情的情况之下,有不少的员工都因为被感染的问题而在医院进行治疗当中,至此在开石油的行业当中也就损失了不少熟练的员工,开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在没有多余的人手进行石油的开工作之下,开速度不断下降,也导致了产能在下降当中,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就会使得石油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也导致年内石油价格迎来了第11轮的调整,这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确实是一个担忧的问题。
其次就是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所导致了油价价格正在上涨,国际局势在变化当中,也使得我们看到了石油的重要性,也对于国际局势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作为石油开的企业来说,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是提升石油价格最好的机会,至此石油的价格也就会一涨再涨,让众多的商家不得不进行购买,国际局势从侧面也刺激着石油的价格,这才导致了石油价格一路飙升。
油价14日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这一次油价会上升还是下降?
燃油车主们再次迎来车价的劲爆消息,在6月14日24时,油价将迎来2022年的第11轮调整,预计价格持续上涨。甚至还有车主预测,照着当前九涨一跌的趋势来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油价迎来10元时代。
可能对于不开车的群体来讲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单价涨幅并不是太大,又能贵多少呢?但如果仔细一算的话,你就会明白,大多数家用车的油箱容量一般都在55升,按照当前的9连涨的累计,现在小车加满一箱的话要比2022年初多花费90元左右。想想年后到现在也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受疫情管控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被管控在家零收入。但是短短三个月,一箱油的价格却比原先上涨了90多元,大货车更是不得了。如此对比压力显而易见。甚至还有车主苦笑调侃一箱油,在原基础上多出的钱可以买辆自行车了。
本来在大多数车主心中,9块已经达到顶峰,但是没有想到眼看还有可能突破10元大关,突破车主的心理极限,这也难怪车主们破防。不过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原本还2022年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能此时也会更加谨慎,毕竟油价的上涨会打乱很多人的买车。一般的家用车即使不算加油费用,每年还需要耗费1万元左右去保养。再加上油价频繁调度,确实会令人闹心。
尽管电动车当前的充电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寒冷天气,续航力不足,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但按照当前油价的趋势,可能未来还会向上。究竟如何选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在这里也提醒车主们一定要在6月14日之前把车加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