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能在2020年占传统汽车的百分之五十吗?

2.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

3.工程师视角聊聊越来越普遍的小排量涡轮机

4.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你选择什么车?

2025油价调价时间表_21年油价调整日

汽车排放的轻量化一直都是行业研究的重点,随着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出现和成功推广,丰田卡罗拉等混动车型的兴起,新能源车逐渐被主流接受认可,并流行开来,逐渐占据传统动力模式的市场。新能源车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主要是由于理念同保护环境的发展主流不谋而合,加上国家对于部分车型的补贴支持,也同其技术不断完善改进之下,本身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优点息息相关。

新能源汽车低油耗、低排放、低噪音以及高补贴等明显优势成功的将消费者的目光聚拢,在各大品牌力推新能源车型配合之下,形成了新的市场消费潮流也昭示着传统燃油车的没落。

上月作为汽车领域领头羊之一的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德国未来要实现燃油汽车的全面禁售。引发行业热议。此番动作正式表明传统燃油车的大势已去,新能源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燃油汽车越来越不受待见,近日我国工信部的表态更是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最大汽车市场的我国也公布,我国也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燃油车,关于施行时间的问题,已在进行相应研究。简而言之,传统燃油汽车退出历史舞台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或许会有双擎,或许回事电动,或许还能研发出太阳能来,但是绝不对这些年的事情。

虽然此规定在我国引起轩然大波,但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鲜事,已经有众多国家发布了取缔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挪威和荷兰定2025年;德国、瑞士、比利时定于2030年;法国、英国定于2040年;瑞典2050年。

我国虽然尚未公布,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完善,相信很快就会落实。几家欢喜几家愁,消息一出,不少网友预测,与燃油汽车息息相关的石油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波折,“石油日落西山的日子不远了油价马上就要暴跌了

令人郁闷的是,油价不仅没有暴跌,反而一路疯涨,这让众多消费者哭笑不得,为何燃油车即将退出人类生活了,为何油价还在涨?

实则不然,影响油价的因素非常多,我国的油价也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动而变化,并不是人为把控定价。

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地缘、原有库存量、产量、美元汇率等诸多因素作用,禁售燃油汽车虽然会通过部分需求的下降来作用于油价,但是时间尚未明确,反应也并未明显。并且汽车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只是一部分,人们的生活是无法离开石油的。

新能源汽车能在2020年占传统汽车的百分之五十吗?

◆ 2021广州车展:轩逸e-POWER正式上市

13.89万元起

在2021广州车展期间,从日产官方了解到,日产轩逸e-POWER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13.89-15.59万元,新车搭载1.2L+电动机组成的e-POWER混动系统;e-POWER是日产旗下的油电技术,其中发动机仅用于供电不参与驱动,可以看成是增程式动力系统。

◆ 广汽集团全系换电车型2023年推出

广汽集团今日发布“2的六次方能源行动”,基于全新GEP3.0平台开发的全系车型换电版本,将从2023年开始陆续投放市场。同时,广汽集团承诺,将于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 长城汽车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沙龙汽车正式发布

沙龙首款车型机甲龙在广州车展亮相,新车搭载四颗华为96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用华为MDC自动驾驶芯片,同时配备二套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算力400TOPS,CLTC工况标准续航里程为802公里,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1公里。全球首批101台限量版预售价为48.8万元。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机甲龙将在明年上半年交付,沙龙到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全球20万辆,并在每年一款新车。

◆ 2021广州车展:全新宝马iX正式上市

在今日开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全新宝马iX正式公布售价,新车先期上市创新BMW iX xDrive

50,建议零售价为人民币84.69万元。据悉,新车用进口形式在国内售卖,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630km。回顾外观,新车在造型上的设计延续了宝马品牌车型的设计风格,车头尺寸较大的进气格栅经过升级后更提升了车头部分的横向视觉宽度。车头两侧,有LED光源组成的头灯,丰富了该车的夜间视觉效果。

◆ 售价85.5万元 路特斯Emira正式上市

2021年11月19日,正在进行的2021广州车展中,路特斯Emira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85.8万元。新车是基于路特斯Vision 80战略发布的首款全新跑车,也是路特斯品牌最后一款燃油车。

◆ e-POWER轩逸正式上市 售价13.89万起

作为东风日产在国内的首款e-POWER车型,e-POWER轩逸的上市也正式拉开了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车型方面的序幕。新车型共推出了3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3.89-15.59万元。

◆ 2021广州车展:长安福特EVOS正式上市

2021广州车展中,长安福特EVOS正式上市。新车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9.98-25.98万元。外观方面,全新长安福特EVOS主打跨界的设计理念,整体造型修长,但离地间隙有明显高于传统轿车。具体来看,新车前脸用了最新家族式设计语言,大尺寸熏黑蜂窝进气格栅配合犀利的头灯组、夸张的前包围与雾灯框设计,显得格外运动,溜背的车身结构、全车多处熏黑处理、隐藏式门把手以及贯穿式尾灯的设计,都让其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年轻时尚。

◆ 油价将迎来时隔三个月首次下调,加满一箱或少花3.8元

据中新经纬,11月19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综合机构预测,本轮调价周期国内成品油价预计将下调。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二十一轮调整,累计“十四涨三跌四搁浅”,汽油价格整体上调2000元/吨,柴油价格整体上调1925元/吨。若本次调整落地,则国内成品油将呈“十四涨四跌四搁浅”的调价格局。

◆ 一汽丰田凌放上市/卡罗拉锐放首发亮相

11月18日晚,一汽丰田宣布旗下全新SUV车型——凌放HARRIER正式上市,新车共7款车型,2.0L汽油版4款,2.5L双擎车型3款,售价区间21.18-29.78万元。发布会上一汽丰田全新车型——卡罗拉锐放首发亮相,将于12月份开始接受预定。同时宣布一汽丰田销量累计突破900万辆。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

以电动汽车的行驶总里程作为参考值来看,今年上半年的大中华区,除了特斯拉以外,排在前十名的车企中,有五家都来自中国。

1、数据测算

数据测算来自于美国的一家权威商业咨询公司,它制定了全新的季度指数来追踪车企的电气化发展进程,算法就是将出售的电动车数量乘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得出了电动续航里程数。

实际上这种计算方法更倾向于续航里程较长的纯电动车型,混合动力车并不包含在内,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仅用计算电池的续航里程就可以得出结果。

追溯到4年前,中国售出新能源车辆的总续航里程数仅仅为22.3万余英里(约35.8万公里左右)。而截止今年第二季度,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1400万英里(2253万公里左右)。增长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这五家国内的汽车品牌,分别是比亚迪、北汽、吉利、知豆和江淮,如果结合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业务板块的布局和政策来看,说实话,这个结果,也是可以预知的。

根据专家的预测,不出意外,中国市场今年的电动车销量将达到60万台,看似庞大,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根据政策的不断变化,电动车的市场占比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以2020年作为截止点,这期间的销量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开自主品牌之外,大部分海外车企也在未来加大电动车生产的目标和规划,不过按照预测来看,全球其他国家的车企到了2020年时,其电动车销量占比也很难与中国新能源车型销量持平,更不要说超越了,可以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布局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新能源战略规划成为了最大的看点和讨论最多的核心焦点,它的话题性甚至超越了智能化、无人驾驶这些新兴科技,虽说并不是一种革命性技术,但就是这“电动”二字,足以牵扯出了关于能源、未来出行、汽车内涵等等关键词。

法兰克福上的WEY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事实上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等等都漠不相关。先前像英国出台的传统汽车禁售时间表,就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而在中国,这种影响力巨大的消息,就显得更加敏感了,自主品牌正在抓住政策的机遇率先发起挑战,而对于海外公司来讲,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谁都不愿放弃。

最近,“双积分”制管理办法引起了业内强烈反响,这种为了降低碳排放而将对汽车企业实行的管理机制从内核意义来说无疑是前瞻而且有助于未来能源发展的,但对于主攻传统燃油车的企业来说,显然有点被动。

3、双积分到底是什么

去年9月22日工信部发布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双积分”),与以往关于新能源的鼓励性政策相比,这次是异常严肃的,如果不达标,就要被暂停申报汽车目录、暂停相应数量传统汽车车型的生产或进口。

只要在国内年度生产或进口量大于5万辆,这些乘用车车企在2018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和12%。其中,每辆纯电动汽车依据续驶里程不同可积2分到5分,HEV/PHEV等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的混合动力汽车积2分。

以大众举例子,其在华每年销售300万台汽车,需要在2018年拿到24万积分,对应来看品牌至少要销售4.8万辆纯电动汽车,或相应数量与积分标准相符的插混车型,才能达标。

这么说就很好理解了,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把利刃,虽然没有得到正规部门的最终文件,但不管这个政策延期与否,对于自主品牌的向上发展都是利好的。

工程师视角聊聊越来越普遍的小排量涡轮机

1、衣,随季节更替,穿着适宜的应季服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

2、食,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

3、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理智选择适合户型。因为住房面积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行,选择合适的汽车车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5、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扩展资料

低碳窍门:

使用洗衣机时,同样长的洗涤周期,“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至7倍,“标准洗”更省电;如果每个汽车司机都注意给轮胎及时适当充气,车辆能效就能提高6%,每辆车每年就可以减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百度百科——碳排放量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你选择什么车?

为什么现在小排量涡轮发动机越来越多?涡轮增压器到底耐用吗?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便来聊聊这两个问题。

对第一个问题,结论先说:1、自然进气发动机的热效率峰值高于涡轮增压。?2、NEDC循环的常用工况点),自然进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显著低于涡轮增压。

先回答问题的前半段:为什么现在小排量涡轮发动机越来越多?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简单的说: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越来越多,是供给端(车厂)为满足政策法规端(企业燃料消耗量限值、油耗积分、国6排放、消费税)和消费端(动力性、购置和使用成本)的一系列需求,作出平衡的结果。

上面那句显然不够通俗(shuo)易(ren)懂(hua),那么跳过论证过程,看几个设情况:

1、人在中东(不是中国东部),刚下飞机。名下产业包括但不限于N个油井,请选择

对不起,拿错剧本了,应该是

——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满足驾驶者一切梦想。

2、人在北美,刚下飞机。有EPA排放法规,没有排量税,油价低。请选择

——大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排量即正义。

3、人在中东(真-中国东部),率先实施国6。交通拥堵严重,电动自行车是通勤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买汽油车是为了遮风挡雨,以及冬天敢开暖风。动力,用得到么,可以吃么?

——小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百公里加速一辈子,一辈子就一辈子吧。

中国人民的主流需求,显然没有以上那么极端。我们希望油耗低一点,但不希望动力大打折扣,购置成本也要合理。而车厂要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于是近五年来,小排量涡轮增压机型如雨后春笋。主流合资品牌里只有日产动作相对缓慢,导致董事长戈恩被日本检方逮捕(大雾,划掉)。

其幕后推手,是第四阶段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CAFC),从2015年的6.9L/100km变为2020年的5L/100km(NEDC循环)。

暂且忽略新能源汽车的折算优惠,以及与车重相关的目标值调整(二者背后的故事都值得再来几篇文章)。我们单看看NEDC循环的特点:

图中红线为发动机外特性,即各转速下,全油门时的扭矩输出。可见NEDC循环里,发动机工况点集中在左下区域,即偏向中低转速、小油门。记住这个特点。

观察同等动力的自然进气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图中的粗实线仍然为发动机外特性,细线为有效燃油消耗率(BC)的等值线(可类比地图的等高线)。等值线上的数字越小,意味着热效率越高。

于是,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

1、自然进气发动机的热效率峰值高于涡轮增压。

图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更先进(缸内直喷),BC最低值约为250g/kWh,而自然进气可以低到240g/kWh。市面上能买到的自然进气发动机,热效率峰值已经突破40%;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热效率峰值38%以上的凤毛麟角。

2、NEDC循环的常用工况点(图中左下角),自然进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显著低于涡轮增压。

二者并不矛盾。这也是,NEDC工况下小排量涡轮增压更省油的秘密。

同时,由于缸内直喷技术能抑制爆震倾向,提升可用压缩比,常与涡轮增压一起使用,来获得更好的节油效果。以至于业内一旦提到涡轮增压汽油机,默认带有缸内直喷技术。

可能有人有疑问,NEDC循环源于几十年前的欧洲,是否反映国内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五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相关要求。

划重点:

2025年平均油耗目标4.0L/100km(NEDC循环)。

轻型车的油耗测试循环从2021年起,由NEDC循环切换为WLTC循环,至少持续到2025年。

WLTC循环下的目标值,将从4.0L/100km(NEDC循环)进行折算。

汽油机:

相对于加减速平稳、怠速和匀速偏多的NEDC循环,WLTP循环显然更为激烈。但其是否很好地反映国情呢?简单观察一下,WLTP循环含有超高速工况(~130km/h),平均时速高达46km/h,明显与中国路况存在差异。

上述问题导致了中国工况(CATC)的诞生。

“……我国乘用车的怠速比例平均值在20%-30%之间,平均速度约为26.5km/h,车辆主要运行在中、低速区间,大于80?km/h的比例非常低。这与WLTC工况所给出的12.7%怠速比例、46.4km/h的平均时速相差甚远。

参考WLTC方法,中国乘用车工况(CLTC-P)去掉了与实际工况不符的超高速行驶部分,将交通量重新划分为3个速度区间,分别对应低速、中速和高速,工况时长共计1800秒,其中低速区间时间比例为37.4%,中速区间时间比例为38.5%,高速区间时间比例为24.1%,平均车速为29.0km/h,最大车速为114.0km/h,怠速比例为22.1%。

中国工况的实施时间表如下。为了协调国6排放的实施,轻型燃油车在未来5年用WLTC工况。

WLTC工况下,增压发动机仍然具有省油的特点。但由于油耗标准继续加严,增压+48V轻混和深度米勒循环也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

油耗的故事先到这里,更大的麻烦——

国6来了,同一时间。

相对国5,国6对汽油机增加了PN(颗粒物数量)排放的要求。之前的直喷发动机,措手不及。

PN碳烟产生的主要机理为:燃烧过程中局部燃料过浓(不完全燃烧)。

而当前的直喷喷油器,其雾化效果,并没有宣传中那么美妙。直喷的燃烧组织模式,留给油滴自行扩散的时间不足,导致燃烧室内同时存在燃料(混合气)过浓-过稀的区域。燃烧过程中,燃料过浓的地方,将产生大量细小的碳烟。

主要解决方案有几个:

解决方案1、改善雾化效果,使用更高喷射压力的直喷系统

下图为不同喷射压力的喷油效果。可见喷射压力越高,油滴越细小,喷射范围也相应变宽。

这种方案,从碳烟形成的原理出发,属于治本。综合效果较好。

欧洲在这方面走的较快。2016年,大众在欧洲推出了EA211?1.5TSI?evo发动机,使用了更高喷射压力的喷油器(35MPa)。出于“你懂得“的原因,国内尚未引进该发动机。

目前市场上使用这种方案的发动机,通用新一代Ecotec系列机型比较有代表性。泛亚和SGM深度参与了开发、验证、生产、服务的全过程,也算是国内一线汽车品牌技术和体系实力的体现吧。

这代Ecotec发动机在开发初(早到2013年)就预先考虑到潜在的一系列油耗和排放法规,提出“CSS”模块化设计概念,从根本的燃烧架构上进行应对。开发思路从制造优先转变为用户优先,追求单缸排量最优,不再锁定缸心距,降低了重量。

用统一的新技术概念和构型,如35MPa高压直喷系统。

再加上通用的动力总成开发体系GPDP比较完善——国内也有多个自主品牌引进了通用这套GPDP开发体系,甚至还会当作宣传点来为自家品质背书。

解决方案2:进气道喷射+直喷

早年间是为了解决气门积碳和低负载噪音过大的问题,现在还用来处理碳烟。利用进气道喷射不容易形成碳烟的特点,在中低负荷引入进气道喷射。高负荷考虑爆震和性能,回到缸内直喷。

丰田和大众的部分2.0T使用这种方案,系统相对复杂(增加了进气道喷射系统),并且性能有所妥协(直喷比例变低)。所以一些丰田车型的国六版本性能参数会比国五版本有所缩水。

解决方案3:汽油颗粒捕集器(GPF)

从柴油机讨来的终极解决措施——在排气中增加陶瓷过滤器,拦截颗粒物。当国6的汽油车PN过渡期结束(实行6*10^11限值)以及RDE工况从只检测变为生效状态时,GPF将成为必备措施。

看上去是不是很美好?嘿嘿。

GPF作为过滤器,在使用中会逐渐堵塞,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涉及到在线再生、保养和更换的问题。处理不当,用户后期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可能很高。

如果原机的颗粒物排放很差,硬上GPF来满足排放标准,如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线,并不明智。

解决方案4、基于现有硬件,进行优化和标定

排放要求提升,油耗又不能增加,动力就要妥协。为了发动机账面数据不太难看,还要尽可能保持某个点的峰值扭矩不降低。如果标定不够妥当,还可能引起机油稀释(产机油)等一系列问题。

部分低成本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低功版增压发动机使用此类方案。某畅销A级轿车,使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国6版的实际动力表现比国5版又下了一个台阶。某豪华品牌的1.5T和低功率2.0T发动机,其额定功率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坊间笑称“涡轮减压“。

也有优点,就是花费少,也能勉强达到国六B。

————————后半部分的分割线————————————

然后呢,就是说到问题的后半部分:质量。

质量其实首先是“开发”出来的,以设计打底。然后才是试验和制造出来的。对于全新开发的动力总成,从项目启动到投向市场,需要4年以上的开发周期,保证有竞争力的动力,和10年24万公里的耐久性。

还以通用体系举例好了(我也就比较了解这套体系),由于动力总成开发体系GPDP比整车开发体系GVDP流程更长,其配合关系尤其重要。

GPDP体系下的验证阶段,将会进行8种发动机耐久性试验:

1?整机结构性耐久,相当于整车24万公里。?2?冷热冲击试验,冷却液温度在在23?C与115?C之间交替。?3?深度热冲击试验,冷却液温度在-25?C与115?C之间交替。?4?热拉伤试验,使用新机,最小配缸间隙运行到发动机允许最高水温油温3小时。?5?低速耐久试验(全负荷),历时2个半月。?6?发动机冷起动试验,-29?C起动,共90个循环。?7?低速耐久试验,注重低速和怠速。?8?自动启停耐久试验,共287500个循环。

不可否认,现在的小排量涡轮机因为排放油耗等各种条框,技术比起自然吸气时代,技术确实复杂,而且对制造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举个例子,比如Ecotec新一代CSS发动机的技术核心之一:35MPa高压直喷系统。这套系统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陡然提升,高压油管材质由普通S304奥氏体不锈钢,升级为S32304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材料屈服强度翻倍,以应对喷油系统压力由20MPa提升到35MPa。由于系统压力提升,焊接和激光打孔工艺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增加。

制造难度陡增,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新技术是不是会不可靠的一大原因吧……其实厂商也会相应提升制造上的技术,作为应对之道:“为保证整机的可靠性,上汽通用引入了深度学习算法支持的防错识别和智能激光检测技术,在关键零件上使用追溯芯片,利用大数据实现精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这是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攻关故事。结果就是,现在的小排量发动机在故障率上,并不比原先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来得糟糕,作为消费者没必要有多余的担心。

另一方面,为解决用户对新技术的焦虑,一些厂商延长了质保。通用会给旗下的新一代Ecotec发动机提供8年或16万公里上汽通用的原厂质保,这个里程和时间长度在开发、试验和制造的环节上,早已有预先的耐久性考虑,能全面覆盖到燃油车的大部分生命周期。厂家把这份说是承诺也好、实惠也好给到了消费者这端,而且不但面对第一任车主,如果发生交易,在后面车主身上质保依旧可用,可以大幅缓解潜在车主对小排量涡轮机不放心的担忧吧。

综上,面对所有厂商都大势所趋的发动机down-size过程,和确实在努力提高效率、改善排放的发动机黑科技的应用,作为消费者坦然接受就好,再配合不同厂商的原厂质保政策,也没什么好多余担心的,油耗确实比上个时代的发动机有所降低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所以说,在纯电动车续航能力还不能满足长途出行的情况下,还是不建议那些买家庭首台车的人选择纯电动汽车,这种情况选择插电混动比较明智,既能像燃油车一样没有里程焦虑,也能体验接近纯电动汽车的畅快驾驶感受。

如果说家里已经有一台燃油车的话,可以选择买一台小巧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家用“备车”,不论是接娃、买菜、逛街、郊游、上下班等都能满足,而且经济性和灵活性比燃油车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