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货豆油跟不跟美豆油走势

2.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3.如何查询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合约的价格

今日豆油价格最新行情走势图_今日美豆油价格最新行情

1、大豆油价格行情走势图2021年12月表现为压榨成品大豆油价格为9622元/吨。2021年11月,压榨成品大豆油价格同比增长率为19.44%,增速低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30.661%, 增速承压。

2、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8个月累计涨幅近50%。作为豆油加工的原料,近期大豆的进口量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9280.3万吨,同比增长17.5%,并且连续六个月刷新单月历史同期纪录。

3、从去年开始,世界各地其实就面临一定程度的农业种植趋缓的趋势,这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的生产其实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再加上本身的世界航运受到问题必然会导致农产品这种大宗出口产品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整个油料市场会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大部分的口粮都是自给自足的,只有类似于油料作物这种需要大规模的进口,所以在面对大规模进口的时候,以及世界所面临的同样的农业问题,必然会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豆油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至少在当前疫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想要得到彻底解决还是相对困难的,这是一个宏观的趋势。

1、根据央视财经1月17日的报道,从去年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河南省某粮油批发商告诉记者,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菜籽油价格一直在上涨,豆油、棕榈油价格也相继跟涨。目前,大豆油批发价格较去年上涨了20%以上。其中菜籽油价格领涨,批发价格涨幅也最大。据了解,我国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后,逐步推动菜籽油去库存。目前,菜籽油库存消化完毕,市场供应总体偏紧。另外,菜籽油价格上涨还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国内油菜籽增产空间有限,而且以小油厂、小作坊生产浓香菜籽油为主。

2、加拿大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地,由于其油菜籽中曾检出有害物质,国内企业进口油菜籽较为谨慎,油菜籽进口量下降。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43.4万吨,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期货豆油跟不跟美豆油走势

进入第四季度,在通胀预期增强、多元主体抢购、农户惜售心理强烈等一系列因素作用影响下,市场各类粮油价格涨势汹汹,而后在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调控下,市场看多氛围减弱,至十一月下旬,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各粮油品种价格趋于平稳,走势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大 豆:本旬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平稳,目前市场批发价为4640-4940元/吨,较中旬持平。 食用油:在国家不断加大抛储力度及油脂期货下跌的作用下,各油厂挺价意愿减弱,前期走势坚挺的食用油价格略有下滑,目前散装菜油批发价为10000-10200元/吨,散装色拉油为10000-10200元/吨,均较本月中旬下跌150元/吨。深度报道食用油市场基本面状况将支持食用没价格后市进一步走强  一、新年度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支撑豆油价格  虽然目前油脂油料市场尚未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从比价关系来看,油脂油料相对于棉花、玉米、白糖等农产品价格仍然处于价值洼地。从比价关系来看,当前美国大豆与玉米期货连续合约的比价约为2.3,低于近几年来的平均水平2.7;美国大豆与棉花期货连续合约的比价约为10.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4.4.大豆在与玉米、棉花的比价关系上已处于完全的劣势,在来年的种植面积争夺中将会处于下风。这一点在新年度巴西棉花与大豆耕种选择中已有所反应,巴西农户将部分以前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成了棉花。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2010年巴西棉花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多达37%,产量将超过 2006/2007年创下的160万吨的纪录。由于棉花与玉米价格涨幅远高于大豆价格涨幅,从种植效应来看,全球大豆播种面积会受到玉米和棉花面积扩张的影响。2010/2011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无法满足下一年度的强劲需求,这势必导致豆油价格上涨。  二、2010/2011年度中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支撑菜籽油价格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今年农民种植油菜籽积极性总体不高,菜籽种植总面积可能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油菜籽收益低于其他作物,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长江流域油菜籽种植平均收益为100.6元/亩,较2009年提高35.2元/亩。而长江流域小麦平均收益为158.1元/亩,比油菜籽收益高57.5元/亩,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高于油菜籽。除此之外,油菜籽机械化作业难以大面积推广,近两年持续上升的人力成本也对油菜种植形成不利影响。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将对菜籽油价格构成支撑。  三、东南亚棕榈油增产速度放缓支撑棕榈油价格  棕榈油是大豆油的主要替代品,在过去的10多年,东南亚国家棕榈油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对缓解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今年东南亚国家棕榈油产量转折性地出现增长放缓的现象,这主要是受到2009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2009年所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将持续到2011年,明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不会有大幅的改善。土地的有限性与未来气候的多变性将导致东南亚地区油产量不能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棕榈油价格将产生支撑。  四、需求刚性增长,油脂市场供需格局转变  USDA报告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植物油总供给为15675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3%,而2010/2011年度全球植物油总需求为14461万吨,较上年度增长4.9%,需求增速快于供给的增速,这直接导致植物油的库存消费比走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的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我国植物油总供给为3006万吨,较上年度增长5.9%,而植物油总需求为275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7.7%.不管是全球还是我国,2010/2011年度对植物油的需求增长速度都快于供给的增长速度,油脂市场的供需格局将出现转换。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不利于三大植物油在新年度的生产,而植物油的刚性需求却不会改变,因此,食用油价格新一轮上涨行情即将展开。</p>

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不跟。国内豆油期货行情不随美国豆油。国内豆油由于工业消费比例较低,食用消费是主要的消费构成,所以前期国内豆油价格表现弱于美国豆油;不过,随着国内菜油去库存的逐步完成,后期国内豆油消费有望好转,进入去库存周期,国内豆油价格表现也有望逐步企稳并重回上涨趋势。

如何查询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合约的价格

都是商品期货,一个是外盘化工系,一个是外盘农产品油脂类

 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多数时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扶持政策

美国对于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

《2005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得到进一步扩展和补充。2010年调整后的RFS(下称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年应达到8亿加仑,2012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10亿加仑,此后直至2022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10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10亿加仑。

为实现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1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50美分等。该项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暂停一年。此外,联邦要求各部门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前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RFS启动的2005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万加仑跃升至250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起点。2009年年末补贴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国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出现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8.6亿加仑,超过8亿加仑的RFS2最低使用量标准。2013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恢复,并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部多次提及恢复每加仑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最终并未通过。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过去几年飞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结构中,美国已经由2007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关系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后保持在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在8000万—9000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770万—950万吨之间。RFS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年度工业用量达到147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近三年每年在210万吨左右。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到总产量的三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以2010/2011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6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效应,将美国低硫柴油与豆油的价格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证明原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为了更好地比较豆油和原油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将原油和豆油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发现比值与豆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吻合度要高于原油。一般当比值从高位回落时,CBOT豆油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而当比值扩大,CBOT豆油价格往往随之上涨。2008年至今两者只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当时俄罗斯小麦遭遇干旱,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发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涨势远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涨。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3月至5月,当时南美物流出现严重延迟,美豆出口旺盛,对美豆陈豆供给担忧情绪加重,成本推动美豆油独自上涨。第三次发生在2014年3月至7月,当时南美和北美大豆接连丰产,再加上全球棕榈油产量增加,全球油脂供应异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价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原油价格高位振荡,最终原油与美豆油比值扩大。

豆油价格与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较明显的同向运动特征。其背后传导逻辑是柴油受制于上游原油价格,同时和豆油制取的生物柴油互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间作用下,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受到页岩气革命影响,当前国际原油期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价受到巨大压力,预计后期将继续振荡回落。

首先打开文华财经软件,确保软件可以连接上网络

其次在软件左边的栏上有个外盘选项点一下,然后下软件的下方有个芝加哥CBOT再点一下,就可以看到外盘的豆类品种了,有大豆,豆粕,豆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