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2.2011年初柴油价格

3.油价不断攀升,农民无奈抱怨农耕成本高,好在农机加油有补贴了!

年初油价92号汽油_年初油价

国内油价有望在今年首次下跌后下调90元/吨。

按照“十个工作日一调”的原则,年第一个调价窗口将于1月10日24:00开启。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不少机构预测国内油价有望在今年迎来第一轮下行调整。

此外,由于上一轮调价因幅度小于50元/吨而搁浅,按照目前的机制将累计进入下一轮调价周期,因此本轮调价最终下调幅度有望拓宽至80-90元/吨。

本轮油价下调的可能性很大。去年12月27日成品油调价搁浅后,受美元走强、利比亚大油田重启等不利因素影响,年初国际油价大幅跳水,连续5天下跌,导致本轮油价调整幅度扩大。

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十个工作日原则”,本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月10日24时开启,最快于1月11日凌晨兑现。

据中新介绍。com能源频道,截至1月8日,卓创资讯监测的原油变化率为-0.65%。根据这个变化率,累计最后一个未调整幅度,预计下调幅度在90元/吨左右。

“如果未来三天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能够维持现价,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最终下调幅度有望拓宽至80-90元/吨。即使国际原油有2美元左右的大幅度反弹,并在剩余3个工作日继续运行,最终下调幅度仍有可能超过50元/吨的调价红线。整体来看,1月11日0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小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大。”中宇信息分析师张_告诉Zhongxin能源频道。

临近春节,商家囤货,节省利润,不急于出货。

众信。com能源频道从中宇信息获悉,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运行平稳,大部分地区供需双方已恢复正常,除西南部分地区仍受运力不足、柴油略紧等制约外。其中,沿江、华东、西北地区整体市场仍呈现下行趋势,轻购销的局面难以改变,终端用户和贸易商主要是决心挺进。华南和华北市场的看空气氛浓厚,部分油价出现零星下跌。

截至1月7日,中宇信息监测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三0#柴油在全国26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批发价格为8416元/吨,较前一工作日下降2元/吨,较平均零售价格下降202元/吨。郭汜93#汽油平均批发价为9524元/吨,较前一工作日下降3元/吨,与零售均价相差681元/吨。

谈及本轮油价下调的预期影响,张_表示:“目前商家出货热情不高,春节前囤货心态较为明显,因此油价涨跌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

百万购车补贴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首先,1999年年初,加油站的汽油售价在每加仑1美元以下,石油成交量也较低,现在汽油每加仑平均价格为2.66美元,去年同期是3.45美元。原油价格已下跌近60%。

过去十年来,美国能源热潮让原油供应过剩,欧佩克表示不减产,沙特也不愿意通过削减产量来平衡市场,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石油需求放缓,而供应仍在增长。

供过于求的情况可能由于伊朗核协议而继续被放大,伊朗大幅提高产量,这可能会让沙特不减产生产,即便油价下跌到很低,沙特也能够继续生产,并且有足够财政后劲。

伊朗有些不同,伊朗财政没有沙特灵活,需要更高的价格来维持盈利。凭借低廉价格,沙特可以盈利。

其次,油价会下跌到多少美元。15美元听起来有些疯狂,但一些劣质原油加工已接近这个水平,例如加拿大西部原油,较重较粗的原油目前交易范围在20美元以内。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夏天炎热,驾驶数量减少,能源需求进一步放缓,压低价格。有一些基金投资者减持能源类股,因为去年油价是每桶100美元,有的石油股票价格近一年下跌超过四分之一。

再次,国际能源局数据显示,原油供应继续增多,预期原油价格或进一步下降。

综合以上分析,全球原油供应大于需求,原油价格或进一步下行,对全球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

2011年初柴油价格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油价不断攀升,农民无奈抱怨农耕成本高,好在农机加油有补贴了!

由2011年2月20日起,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均提高350元,调整后的柴油供应价格为每吨7330元。(调整前6980元/吨)另:汽油现价为7730元/吨(调整前7380元/吨)

从今年年初开始,油价每吨上涨了五十多元,油价的上涨,使得很多车主很痛苦,不仅如此,现在又雪上加霜,最近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

不出所料地,这次的调整大概率还是向着涨价的趋势发展,达到今年的第九次涨价已经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有关数据显示,此次的变动幅度约为百分之七点九上下,据此推测预计每吨油价将上涨三百四十元,也就是说,等到第九次油价调整时,每升油价将上涨零点二六元至零点三元。

例如,按照五十升的油箱计算,那么它的成本就比以前增加了十三元到十五元左右。

从年初开始到现在将近六个月的时间,我国石油价格已经调整了九次。

根据调整的情况以及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总共调整九次,其中涨价八次,仅有一次油价稍微有所下跌,已经实现了八涨一跌。

通过综合计算,柴油每吨增加近一千九百元,汽油每吨增加近两千元,即每位车主将比以前多花近八十元。

许多人感到很困惑,是因为什么导致了油价不断上涨,油价调整的多是上涨而非下跌。

其实原因很简单,尽管中国也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存储国,可是我国人口众多,拥有汽车的人也是十分的多,因此我国每年仍需要外国进口石油,并且量也是十分的多。

今年的第一个季度,从国外进口的原油就达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吨,不仅如此,除了原油,已经加工好的成品油也进了了八百多万吨,而国际的油价也是一直攀升,自然国内油价也是不断上涨。

一、油价上涨让许多柴油机车主更加困难

对于汽油价格上涨来说,其对一些私家车车主的影响其实并不是非常大,毕竟私家车大多作为代步工具,因此如果为了省钱,尽管某种程度上有一些不方便,但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也是可以替代,对此,许多车主也自嘲道,至少少开车,每次不加油的钱都能省下来买辆便宜的电动车了。

然而,柴油价格也在上涨,可是大多数柴油车主是不能离开车辆的。

比如运输卡车和各种农用机械车,无论柴油价格上涨到什么程度,为了养家糊口,油是不得不加的。

目前已是六月份,我国北部各地的麦田已经开始收割,非常多的联合收割机都在忙着收割小麦。

私家车还可以不开车不加油,但是联合收割机为了能够作业,是不得不加油的。

然而现在柴油价格一再上涨。

经过最近一次涨价,柴油零价将超过每升八点六元,然而对比去年六月初,收割机所使用的零号柴油,每升价格只有六点三元到六点四元。

在经过一年后,柴油价格每升上涨超过了二点二元。

二、农民购买农机有补贴,如今加油也有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作物的收割效率,因此国家一直是十分地支持农民购买各种农业机械,以此来提高效率、增进产量,也因此,农民如有需要购买农机,国家是有农机补贴的。

所以,如今柴油价格上涨,如果要为农机加油,会不会有折扣?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的。

在油价上涨之前,许多部门已共同发出通知,为了保障农民利益、保证我国粮食等的诸多安全,要求优先考虑农业机械运营的柴油。

不仅如此,在特殊的时期,如播种、收割等时节,还应该为那些具有法律和有效证书的驾驶员提供激励措施,例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拥有者,对于具体的优惠政策,不同地区可以基于局部现实来确定。

总结: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也不少,从这次的农机加油补贴来看,国家也是尽可能地为农民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虽然不同地区其优惠力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升柴油,在经过政策的优惠后,每升可节省的成本在二角到五角不等。

不仅如此,如果联合收割机的油箱容量超过了三百升,那加满油的话节省的成本可以达到六十元到一百四十元左右。

因此,对于拥有农机的农民来说,为了节省成本,可以选择到有政策的加油站加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