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汽油价格_90年代汽油价格走势
1.燃油税真正实施后车主负担会变轻吗
2.请问有76号柴油吗,76号汽油中国是什么时候淘汰的
3.bp汽油是国产?上游BP怎么比中石油便宜?而且我感觉比90好用多了
4.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上世纪90年代,一名公交车司机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母液,说这种母液能将水变成油,可以替代汽油、柴油作为燃料使用,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轰动一时的"水变油",的主人姓王,小学文化程度,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1983年,29岁的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自己研究出了即将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甚至能写进世界科学史的"水基燃料"。
王司机称:把这种特殊的母液以1比100000的比例与水混合,水立即变成可燃性液体,简称"水变油",加了几滴母液后的水,燃烧值高达每千克70000千焦耳,是汽油燃烧值的1.5倍,但它成本却远远低于汽油,燃烧产物不会污染大气。
这个消息很快轰动了全国,王司机开始在各处巡回表演,在众人面前倒满一杯水,尝了一口,没问题,然后滴进去几滴母液,划一根火柴点燃杯中水,"砰"的一声燃起了熊熊火焰,人们坚信水真的变成油了。
很多高官亲临他的表演现场,都说是真的,王司机凭借着水变油的把戏一炮而红,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85年,某省专门为他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王司机担任院长,成立新能源开发局,王司机担任局长,随后还给他颁发了专利证书,拨款60万元在某省建设生产线,并配备了豪华的轿车供他使用。
1993年,王司机到达了人生巅峰,某市的67路公交车全部都换上了他的新能源,披着红绸布的公交车在街上缓缓行驶,成了"水变油"的活招牌,将水、汽油等燃料和膨化剂混合乳化状态给公交车做燃料,几个星期后,公交车因发动机被腐蚀而趴窝。
当时有很多写文章的人把水变油吹得神乎其神,铺天盖地的文章为王司机歌功颂德,有人说他将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向,诺贝尔欠他一个物理学奖,在那几年间,王司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四处公开表演达数百场,他拍摄的纪录片被各科研单位疯传,炙手可热。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水不可能变成油,那可是重组原子的科学难题,但偏偏就有人信了,不过他的骗术并不高明,王司机的水变油表演有三种规模,杯中水变油、桶中水变油和大规模的池子水变油,表演的规模不同,他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杯中水变油,他在水中悄悄加入一些电石,与水反应后生成可燃的乙炔气体,或者在水中加入了氢化铝,生成可燃的氢气,细心的人可以看到水中不断的冒出气泡,也就是说点燃的并不是变成油的水,而是这些物质和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有人会说:小学文化的王司机还挺懂化学啊,这个人很聪明,对某些化学物品的性质还是略知一二的。
桶中水变油一般用偷梁换柱手法,在一场水变油的表演中,王司机请来了当地的一位副局长,他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递给副局长,让副局长从桶里打了一杯水,然后尝了一口,没问题,接着王司机往桶里加了少量所谓的"基液"并搅拌,说道:变成油了。然后拿着一个自称是空的易拉罐,往易拉罐里面倒了一些已变成油的水,把大家带到室外,用打火机点燃了易拉罐里面的液体,火苗升腾起来,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
事实上易拉罐里面本来就装有油,加入水之后油就浮在了上面,点燃的是漂浮在上面的油,此时,王司机的媳妇把那桶所谓变出来的油倒进副局长汽车的油箱里,扭动车钥匙发出轰鸣声,实际上,王司机的媳妇趁大家不在屋里的时候,把桶里的液体换成了真正的汽油。而池子水变油更好搞了,事先在池子底下埋一根输汽油的管子,放油后油漂浮在水面上,盛出来即可表演,池子修得很高,要借助才爬上去,一次,有个小伙不相信要爬上去看,他生气地把小伙赶走。
很多企业拿出来钱,找王司机搞共同开发,把他当财神爷一样供着,可是他拿了钱买了两套房,生产和研究却迟迟提不上日程,也不愿意公开配方,更不愿意投产,整天忙着在全国各地到处跑,请名人看他表演,据说他还曾经两次出入过监狱,说是国家想要王司机交出配方,可他不愿意,最后只好把接到了监狱里去做实验。
1995年3月,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等41位科学界人士联名向上写信,要求认真调查"水变油"真相,并指出"水变油"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显然把水变成油凭空产生热值这是不可能的。
1995年6月,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为与王司机合作,经济损失高达960万元,最后宣布退出,并且上报请求取措施制止其行骗,19年,王司机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刑10年,一共有300余家企业总共给他投资了4亿人民币,上世纪90年代的4亿是个什么概念啊,这场伪科学的使所有投资的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稍好点的企业关门倒闭,实力差的企业老板甚至跳楼轻生。
燃油税真正实施后车主负担会变轻吗
车辆保养基本注意事项:
1.汽油
要注意让它浸泡在汽油里散热,此外油量太低,也可能影响排气系统的氧传感器器,这些零件都不便宜,所以勿超过底线才去加油。
2.机油
一般而言,机油的消耗并不严重,足以度过两个保养之间的周期,但是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机油消耗量会比平日高一点。如果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机油内有杂质或汽油味,以及排烟呈现淡蓝色,就表示引擎出了问题,机件可能异常磨损,赶快进厂检修。
3.变速箱油
当您更换引擎机油时,可以顺便检查您的变速箱油,由于检查过程较繁琐,所以可以请经销商的服务部门来处理。为了测量精确,必须将车排入空档P,以怠速运转,并将车停在平坦的地方,且油液必运转至80℃~93℃的工作温度。
4.油液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损害变速箱,油液过多可能会造成机件运转阻力过大,或者使得变速箱油起泡变质而致机件不正常磨损。故当您检查变速箱油时,务必测量精确。
请问有76号柴油吗,76号汽油中国是什么时候淘汰的
有谁能想象,一个酝酿了13年的改革方案,13年后仅仅形成了3个待选方案,距离实施似乎仅有一步之遥,却又让人担心望之即远。这个的主角就是备受争议又倍受关注的燃油税。在这13年中,对于交通规费混乱、繁杂颇有怨言的车主司机对费改税颇为期待,而对于面临撤并的全国公路征费系统则努力拖延。《公路法》早在1998年就已经在全国人大通过,成为法律,但是关于其中的“费改税”条文却从来没有被执行过,养路费依然存在,过桥费、过路费依然存在。一刀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到底是那些原因造成了燃油税迟迟不能推出,燃油税推出后哪些人会受到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私家车主来说,他们的负担会减轻么?
燃油税税率是个谜
根据1998年出台的《公路法》,国家将用“燃油附加税”替代养路费。该法的规定已经出台数年,但其规定具体实施由院规定,至2006年止,尚未实施。
关于燃油税如何实施的争论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由于争论扯皮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十多年来对于燃油税到底应该怎样实行,税率到底多少的猜测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又理不出头绪。早先几年,燃油税税率被猜测为30%―100%,今年以来,关于燃油税的税率一般有30%,50%几种说法。在今年召开之前,有人甚至声称燃油税实行后,油价将是现在的3倍,也就是说税率高达200%,由此招致各方的激烈争议。
另据《经济观察报》近日报道,已经有3套关于燃油如何实施的方案被确定下来,目前几套方案都已通过了专家组的最后论证,对方案的政策讨论基本结束,只等决策层最后拍板。在这三套燃油税方案中,有一种是“在养路费存在的情况下征收燃油税”,也就是在2007年养路费已经征收的情况下开征燃油税,征税额度约为0.5元~0.6元/升,税率约为11%左右,此后养路费“将逐步取消”。这是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低税率――但是养路费并未取消。
在关注燃油税率高低同时,车主们同时也在关心燃油税实施后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否将要取消。推出燃油税的本意就是要以征税的形式取代养路费、过路/过桥费等交通征费,取消遍布国内公路的收费关卡;但有一种可能是,在各方利益博弈之后,会取既征税又收费的尴尬情况――而这正是目前车主们最担心的一点。
对于燃油税实施后,是否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的说法是,燃油税实施后,“部分高速路可能还要收费”。这意味着仍有部分高速公路将收费通行,免费通行可能仍然遥不可及,但客运附加费等多项行政收费将同时停止。
海南的实践
海南是全国的燃油税试点省份,也是目前全国个全省普通公路不设收费关卡、没有公路局、交通规费征收稽查部门的省份。
从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就开始施行《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取消了向车主直接征收公路养护费、道路通行费、过桥费和运输管理费,改成向燃油销售经营企业征收附加费。燃油税实施后,公路养路费、建设费、过路费、过桥费等全部以征收燃油税的形式归并到油价当中。
燃油税刚刚开始在海南实施的时候,每吨燃油的加价幅度高达60%,但是当时海南的油价很低,只有每吨2800元,收取的燃油附加费约为1600元/每吨;后来为了便于征管,将燃油附加费固定为每吨燃油征收1500元,大约相当于每升油征收1.08元。目前,海南省现行汽油车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标准为1.42元/升(不计标号),柴油车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为每月390元/辆,税率约在30%左右。
目前,外省司机到海南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道路畅通。与外省道路上关卡林立不同,海南省的公路上没有任何收费关卡,车辆通行全岛不受限制。这对于经常出门在外的司机来说无疑节省了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由于燃油税实际上并不太高,尽管油价比岛外贵,但是每月的用车费用并不比省外要高。从总体上说,实行燃油税后大多数车主都将受益,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车主将在燃油税推出后获益吗?
如果我们设即将推出的燃油税税率比照海南省的做法,生活在城市中的一般上班族车主的负担会减轻吗?
以北京为例,目前对家用轿车征收的养路费一般为220元/辆?月。设燃油税税率定为30%的话,按照93号汽油价格4.7元/升(实际为4.9元/升左右)为基准,如果单车每月油耗不超过140.4升油,则车主的实际负担要比实施燃油税之前要低,如果用油超过140.4升,则实际支出要增加。如果所用车辆所用油耗为10升/百公里的话,140.4升油的行驶里程为1404公里(16848公里/年),如果所用车辆油耗为8升/百公里,则140.4升油可行驶里程1755公里(21060公里/年)。
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养路费,以山东省为例,其2007年度养路费征收标准为160元/吨。照此计算,每月的耗油平衡点为102升油,油耗10升/百公里的车辆能仅行使1020公里/月(12240公里/年),油耗8升/百公里的车辆能行驶1275公里/月(15300公里/年)。
另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2005年3月份的一项调查资料,各地车主的单车均年行驶里程为15127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8.77升。由此可见,大城市的家用车车主实际的负担会降低,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私家车主负担则可能有所加重。在有些地区,养路费的征收额度实际只有100元/月左右,甚至还可打折,相比之下燃油税根本不能带来什么好处;另外,如果税率高于30%的话,情况将更加严峻。
对于一般车主有利却不一定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有利。很明显,出租车、公交车等用油大户的实际负担将大幅增加;海南省在实行了燃油税后就出现了公交公司由于费用增加而起诉并胜诉的情况。公交车、出租车增加的成本如果转嫁给消费者,则会导致城市公共交通费用的上涨,而这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bp汽油是国产?上游BP怎么比中石油便宜?而且我感觉比90好用多了
柴油的标号和汽油的标号意义不同
柴油的标号是指凝固点,例如南方常用的0号柴油就表示该油品在0℃ 凝固,这种油品拿到北方用肯定不行。如果像你说的76号“柴油”,那这东西76℃ 就凝固了比船用重油还稠根本没法给发动机用,应该是属于沥青一类的了
而汽油的标号指的是辛烷值(://baike.baidu/view/62593.htm),这是衡量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标号越高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就越好,越适合大压缩比发动机使用
如果指75号汽油(车用汽油)的停止使用时间,应该在89年前后
因为86年实行的GB489-86标准已经取消了75号这个标号,而GB484-89里已经彻底没有了75号的影子,再往后都是90、93、的天下了。GB489-86后来降级成石化工业标准不再作为炼化企业成品油标准
但我小时候(90年代前)依然有使用75号的老式吉普,考虑到油品的库存量和标准实施的滞后时间,89年左右应该是差不多的节点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BP汽油是外资汽油,属民营类企业的汽油,相对中石化、中石油价格会有一定的优势。使用的感受跟车辆、使用场景、个人习惯均相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1、中国加油站很早就对外资开放了。例如,著名的国外石油巨头壳牌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在中国一些地方合资建加油站,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外资品牌加油站这么早就进入中国,却并没有像外资快消品牌那样,在中国飞速发展并占领市场?很多地方很少甚至见不到外资品牌运营的加油站,这个影响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中国运营加油站保留了特别条款,以给我国成品油市场发展提供缓冲期。
2、壳牌在我国的外资品牌里面占有大多数,贯穿着南北方,拥有着1200多座。BP和埃克森美孚都拥有700多座,基本上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和香港地区。道达尔拥有200多座,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外资的加油站的油和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的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不管是外资的还是国产的汽油都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于“三桶油”。而外资的服务应该是运用他们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
3、为什么外资加油站没能像外资的快消品那样在中国遍地开花呢?原因有很多,但主因则是因为当时WTO有对外资进入中国运营加油站有所限制,这也给我国的成品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缓冲期。当时条款说了,外资在中国的加油站超过三十个时,就不能控股,并且是需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才行,但尽管如此,一些石油巨头也是纷至沓来,像壳牌(Shell)、碧辟(BP)这些,在中国都能见到了。
4、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相比,民营加油站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它们的售价普遍比市场价低0.2-0.8元/升,算下来加一箱油最多能便宜40元!以中化为代表的国资、BP等外资石油公司再加上山东地炼等民营企业,他们的集体发力,将使得以两桶油为首的垄断地位愈发不稳固。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