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货原油为什么要设置止盈止损?

2.什么是世界石油工业?

3.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4.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十年前原油价格走势图_十年前原油价格

万一发生石油危机,真的会打击股票市场吗?

作者:直达国际Jiya

从2月24日开始,乌俄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紧张气氛、禁运等一连串使原油价格飙涨,布伦特原油最高达至127.98美元,为7年多来首次破百。有不少市场声音甚至指出油价可以触达200美元/桶。同时,从2月到3月中,多个地区的大盘指数都呈现不同的跌势。香港恒生指数更是惨不忍睹,跌幅超过20%。那么,地缘冲突和石油危机真的会打击大盘指数吗?小妹特意翻查历史,给各位查找蛛丝马迹。答案是:不一定。

追溯历史:70年代末石油危机

首先,我们先看看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两次著名的石油危机。13年10月,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也发生了。此次危机持续时间将近6个月。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抵抗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把石油作为武器,通过石油减产、停产、提价等一系列手段来发动石油战争,导致全球原油价格飙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此次冲突,原油价格从爆发前的2.7美元/桶一路上涨至13美元/桶,涨幅高达400%。最后随着事态的平息,最终维持在10美元/桶-12美元/桶。

“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发生在18年底到1980年底之间,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伊朗核伊拉克开战导致原油日产量锐减,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约500万桶,随着原油供给的下降,国际原油价格极速上涨,从刚开始的13美元/桶一直上涨到了40美元/桶,涨幅超2倍。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也当时的西方经济带来了一个全面的衰退。

(图:20世纪70年代原油价格走势(美元/桶),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两次石油危机下市场反应有差异

一般人认为,石油大涨,引发通胀,妨碍经济发展,而股票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那么当经济堪忧,股票指数也应该下跌。这样的说法乍听之下挺有道理的,可是历史证明:不一定。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确对股票市场构成冲击。1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股市暴跌,标普500出现两次大幅跳水。第一次跳水是从110.19点下跌至94.42点。第二次跳水更是持续了9个月,从99.8点一直下跌至63.54点。两次累计跌幅高达至40%+。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并不是引起股市大跌的导火索,因为从时间上来看,经济下行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全球股市的低迷。同期美元指数也进入弱势周期。

(图:第一次石油危机标普500指数表现,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可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就不一样了,美国股市出现了和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截然不同的走势,标普500指数在短暂的下跌之后,走出了一个累计涨幅达至41%的牛市。在此期间,美元指数和石油价格,甚至反常的呈现同步上升的情况。

还值得一提,当时的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在1年内,从9%水平飙升到超过13%。同时,美国GDP增幅从18年的5.5%下降到1980年的负0.3%,美国企业总体盈利增幅也放缓。业绩增幅不好,折现率上升,大盘股价上涨,完全违反一般认知啊!

为何在这两次石油危机,股票市场表现完全不同?小妹查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供参考:投资偏好和预期。首先,大家都知道市场涨幅驱动力有三种:业绩、偏好和流动性。在业绩不好、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市场上涨就只有偏好这个解释了。

市场偏好上升很有可能与当时的市场预期和科技发展相关。第一,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

人物保罗·沃尔担任美联储,他取的鹰派货币政策(大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提升联邦利率,有效调节了市场对通胀会继续恶化的预期。

科技行业在接力。虽然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那段时间,消费股,例如:可口可乐、百事、保洁等股价都明显落后于大盘。然而,能源、余姚和科技股先后领跑带动上涨。能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科技公司里面,波音推出以旧换新策略,重新夺回商用飞机的第一宝座,79年初到80年初,股价涨了30%以上。

其后,个人电脑正式面试。1981年,第一台个人电脑正式由IBM推出,并获取巨大成功。英特尔也因此成功地从内存业务切换到处理器业务。这就是著名的X86 CPU的起源。后面就是微软推出MS DOS、苹果推出 Macintosh。IBM和英特尔股价81年到82年的调整领跑市场。

总的来说,高油价打击企业利润,令流动性紧缩,但并没有令投资者失去信心。

(图:第二次石油危机标普500指数和原油价格表现,来源:Wind,招商证券)

由此可见,哪怕石油危机这么大的,石油价格与大盘指数并不一定呈现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我们不能预设市场会因为石油价格大涨而下跌。

万一市场真的下跌怎么办?

万一市场真的下跌,有什么方法可以提早警觉避免短期内的亏损呢?这里有一个简单方法供技术分析经验不多的朋友参考:就是关注12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回顾2018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1日的标普500指数,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年底美股下跌、2020年3月疫情、2022年2月乌俄战争这些市场调整幅度比较大的都令标普500指数跌破12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

所以,当标普500指数跌穿120天平均线时需要警觉,跌穿200天平均线则可能需要考虑对冲行动。当然,投资的方法没有说只有利没有弊的。按这个方法来操作,在2018年和2019年都会有不少虚惊一场的小错误。可是,这些小错误换来的是,当大盘暴跌的时候,都能被有效避过。

尤其在2020年的时候,标普500在2月也出现了跌穿120天和200天后,在此之后仅4周,就大幅暴跌1/3,从约3400的最高点暴跌至最低2191.86点。所以,重点还是看投资者需要什么。如果希望以逸待劳,指数总会有涨回来的那一天。如果不希望承受短期大幅回撤,那么对冲是重要选择之一。

(图:标普500走势图,来源:Wind)

3只对冲产品,对抗三种风险

美股对冲: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

对于亚洲投资者来说,ICE(洲际)推出的Micro MSCI USA Index Futures(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值得考虑。该期货产品的优势是可以作为标普500指数期货的代替,并且行情报价免费。对于一般需要考虑对冲的投资者,不一定每天都交易,付费开通行情报价显得不划算。由于ICE的MSCI美股指数期货是免行情费用的,对一般对冲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十分实用了。

同时产品以MSCI美国指数作为底层跟踪资产,而MSCI美国指数拥有600多只成分股,覆盖美国股票市场总量的约85%,历史走势和标普500指数类似(见下图),适合做美股投资的人在亚洲时间段做对冲。

(图:标普500指数和MSCI USA行情走势图,来源:ICE)

(图: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前十大成分股,来源:ICE)

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合约细则

外汇对冲: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数)

众所周知,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指数则是国际市场的一大风向标。美元指数期货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风险管理作用。ICE发行的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数期货)不仅保留了前者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成本利用率,其合约规模和保证金相对于美元指数期货要低很多,有助于低保证金偏好投资者入场交易。同样,行情报价也是免费。

迷你指数期货和美元指数期货的比较:

另外,美元汇率和能源价格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元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计价货币,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是远大于其他货币的。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原油价格走势。一般来说,当美元升值的时候,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会下跌。根据市场研究表明,在2000年之后,美元和油价的负相关性明显增强,且呈现油价越高,负相关性越强的状态。但是这不是一直呈现完全负相关性的,在偶尔短期内也可能会出现美元和石油价格走势同步的情况。

但从整体上来说,美元和石油价格是负相关的。迷你美元指数是唯一的迷你美汇指数期货,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易此期货合约,即可获得美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图:一篮子货币及其权重,来源:网络)

(图:2000年-2015年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走势图,来源:网络)

对冲通胀:Mini Brent Crude Futures (迷你布伦特原油)

布伦特原油出产于英国北海布伦特地区,其品质高、产量稳定,欧洲、非洲和中东出口的原油均以布伦特原油价格作为市场参考价格。1988年,洲际(ICE) 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后,一跃成为当时内最活跃的合约,并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成为了国际油价的标杆。

2015年11月17日,ICE又推出迷你布伦特原油期货(代码:BM),该合约的标的物为100桶布伦特原油,是标准布伦特原油合约的十分之一。在保证金要求更低、灵活性更高的情况下,迷你布伦特原油期货一经上市便吸引投资者踊跃参与。在其后不久的12月9日,该合约单日交易量创下14188份的新高。同样,期货合约的行情报价也是免费的,要知道欧洲布伦特原油行情报价可是动辄几百美元的收费。洲际的迷你产品真的非常”平易近人”。

迷你布伦特原油和它的“兄弟们”的比较:

在当前疫情全球肆虐、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或将转向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原油期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于偏好低保证金,免费报价的投资者来说,ICE迷你布兰特原油期货产品是非常友好的。既是管理投资组合风险敞口,也是捕捉市场机遇的好工具。

在目前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你觉得有什么投资工具,或者方式可以为自己的资产增值?欢迎关注“直达国际”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互动。

风险声明:

文章内的观点和洞察仅为作者的观点,且仅供参考与交流用途。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打造专业的投资交流平台不遗余力。平台非常欢迎老师、同学踊跃投稿,以及任何参与交流的活动,并且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直达国际。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会损失投资本金﹚,期货价格可升亦可跌。

本资料涉及产品只供参考,并不构成据以所作任何行动的要约、邀请、建议或招揽。

虽然本资料内的内容是取自获相信为正确的资料,但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不会对本数据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适时性、精确性作出任何声明或保证。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现货原油为什么要设置止盈止损?

您好,详细的解释如下:

油价涨幅虽然每次只是几毛钱,但是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反应如此激烈的原因。

首先,油价涨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交通费用。在现代社会,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高,汽车油费是每个车主必不可少的开支之一。一旦油价上涨,人们的通勤费用将随之增加,对家庭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家庭预算中,交通费用通常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油价的微小涨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

其次,油价上涨还会引发通货膨胀。油价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这将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为石油是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重要能源,涨价会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当物价上涨时,人们的购买力将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油价上涨还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连锁反应。高油价通常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由于石油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油价上涨会导致进口成本上升,从而使得国家贸易逆差扩大。同时,高油价也会带动能源行业的发展,促进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投资。然而,在能源结构尚未调整到新能源比重较高的情况下,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引发就业问题。

因此,尽管油价每次只有微小的涨幅,但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压力和宏观经济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对油价上涨反应如此激烈。

什么是世界石油工业?

现货原油的波动很快,当行情波动很快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手动平仓,所以这是系统给的一个控制风险的工具,进场就设置止损止盈,防止遇到行情逆转来不及操作,到点位系统会帮你自动平仓,减少损失;止盈是指,有的时候行情变化太快,可能一波过后就迅速回落,就像今天凌晨两点的原油数据,来不及操作,设置止盈,到点位了就出出去,保证盈利,还有就是过夜单,不能一直守着,也可以设置止盈,从而保证盈利

投资市场,不管是做白银,铜还是现货原油,都要遵循市场交易规律,最重要的是每交易一笔单子要严设止损止盈,这里给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朋友们介绍几种简单的止损方法:

1、定额止损法这是最简单的止损方法,它是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

它一般适用于两类投资者:一是刚入市的投资者;二是风险较大市场(如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

2、技术止损法

较为复杂一些的是技术止损法。 它是将止损设置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技术止损法相比前一种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运用技术止损法,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1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

从石油使用的角度看,世界石油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煤油时代

近代石油工业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缓慢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仅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用来点灯照明。煤油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时髦、最明亮的灯。至于石油中比煤油轻的汽油和比煤油重的其他组分,则被当作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或又脏又臭的废品,弃之唯恐不及。

2)汽油时代

1878年内燃机发明成功,1885年汽车问世。大量的汽车需要汽油;摩托车、螺旋桨飞机、汽艇等用的也是内燃机,也需要汽油。但石油中所含的汽油组分有限,于是把重质组分加热裂化成汽油组分的裂化工艺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1900—1940年,原油主要用来提炼汽油,因而被称为汽油时代。

3)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

1940年以后,化学工业的发展,需要用石油产品作为它的优质原料,逐步形成了新兴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从1951年起到1967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石油代替煤炭成为首要能源的历史性变革。加之近代喷气式飞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石油产品作为燃料,石油工业就必然发展到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

13年发生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大幅度上涨,结束了廉价油的时代。这也促进各国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并努力提高降耗节能水平,但石油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仍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持续下去。

2 世界油气储量

1)原油储量

原油储量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平衡,大都集中于少数地区和国家。2013年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储量为2252.76×108t,其中委内瑞拉占407.86×108t,占世界总储量的18.1%,居世界第一。整个中东地区的原油储量接近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中东地区的原油产量高、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区,也是最大的原油出口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地。因此,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际原油的价格。三次中东战争、两次世界能源危机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无不与中东的石油有关。

2013年世界原油探明剩余可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如表6-1所示。

表6-1 2013年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石油探明剩余可储量

2)天然气储量

2013年,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剩余可储量为198.9×1012m3。世界上天然气最为丰富的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中东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其中位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天然气剩余可储量如表6-2所示。

表6-2 2013年世界主要产气国家天然气剩余可储量

2013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剩余可储量居世界第13位。

3 国际石油组织与公司

石油工业是国际性行业。目前世界石油年产量的一半以上为可贸易量。在世界石油舞台上,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石油“七姐妹”是两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国际石油大公司

石油“七姐妹”指的是七家国际石油公司。它们是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世界石油大公司虽是跨国垄断组织,但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只有一系列协定。它们为各自的利益既互相联合又互相斗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诞生动摇了跨国石油公司对石油勘探、开发和价格的垄断。经过逐步的合并收购,现在石油“七姐妹”合并为四家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雪佛龙,图6-5、图6-6、图6-7、图6-8分别为四家国际石油公司标志。

图6-5 壳牌

图6-6 埃克森美孚

图6-7 英国石油

图6-8 雪佛龙

2)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0年9月,来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持石油收入。9月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后来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联酋等国陆续加入,成员国达到13个,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1992年1月1日,厄瓜多尔正式退出。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后受联合国制裁,至今未能重返石油市场。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以及共同的利益。欧佩克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斗争:参股、石油国有化运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201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探明剩余可储量1644.99×108t,占世界总储量的73%,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为15347.7×108t,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40.8%,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

4 世界石油工业前景

石油究竟还能用多久?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曾出现“石油很快枯竭,石油工业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悲观论调。而事实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下的认识不断深化,油气量在不断增加。20世纪40年代预测石油量为500×108t。1983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估算的全球石油量为2460×108t;1994年在挪威斯塔万格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石油大会预计的石油量为3113×108t;2000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石油大会上,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公布了他们的评估结论:全球石油量为4138×108t,天然气量435.85×1012m3。今后,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油气的评估值还会增加,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还会扩大。

美国《油气杂志》(OGJ)2013年12月2日发布年终统计数据:预计2013年全球石油(包括原油和凝析油)产量略增0.8%,至37.64×108t;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增长0.4%,至2252.76×108t,按目前开速度还可开60年;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接近199×1012m3,同比增长3.4%,根据2012年的产量数据,全球天然气尚可开57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重油、高凝油、沥青砂、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也正在被普遍地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开发利用埋藏在深海以及冻土层内的储量异常丰富的天然气水化物,在不远的将来也将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世界油气的潜力是巨大的。在未来50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仍然是维系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平衡的重要因素。

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一、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二、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他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但这一说的不足之处是: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并且地球内部的高温也使地下水无法到达地球深处。

三、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四、1888年,杰菲尔指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又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四、五十年代,有人还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说”,就是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五、十九世纪末,俄国另一位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了“宇宙成因”说。他认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六、195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创立了“岩浆说”。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有氧、碳、氮等元素。

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扩展资料: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石油

目前,我国73%的原油是从国外进口的。现阶段,国内油价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上一轮调价后,部分地区92号汽油已首次突破每升9元大关。6月14日24时,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在开启,多家机构预测,届时调价后部分地区95号汽油或将突破每升1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原油价格刷新历史最高价位的脚步正在靠近。据她预测,进入三季度之后,wti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或达到105-13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约为110-140美元/桶。

根据现有国内油价定价规则,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国内油价却并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无限”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